黃體功能怎麼檢查
黃體功能是女性生殖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,其異常可能導致月經不調、不孕或早期流產等問題。近年來,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,黃體功能檢查成為備孕女性關注的熱點話題。本文將詳細介紹黃體功能的檢查方法、注意事項及臨床意義,並提供結構化數據便於讀者理解。
一、黃體功能概述

黃體是排卵後由卵泡形成的臨時內分泌結構,主要分泌孕酮(黃體酮)和雌激素。若黃體功能不足(LPD),可能導致子宮內膜容受性下降,影響胚胎著床。以下是黃體功能異常的常見表現:
| 症狀 | 發生率 |
|---|---|
| 月經週期縮短(<24天) | 約35%-40% |
| 經前點滴出血 | 約25%-30% |
| 基礎體溫上升緩慢 | 約15%-20% |
二、黃體功能檢查方法
1.血清孕酮檢測
在月經週期第21-23天(黃體中期)抽血檢測孕酮水平,是臨床最常用的方法。孕酮>10ng/mL通常提示黃體功能正常。
| 孕酮水平(ng/mL) | 臨床意義 |
|---|---|
| <3 | 嚴重黃體功能不足 |
| 3-10 | 可疑黃體功能不足 |
| >10 | 正常黃體功能 |
2.子宮內膜活檢
月經來潮前1-3天取內膜組織病理檢查,若內膜發育延遲≥2天可診斷LPD。但因有創性,現已少用。
3.基礎體溫(BBT)監測
通過每日晨起測溫記錄,黃體期高溫相應持續12-14天,溫差>0.3℃。但易受干擾,僅供參考。
4.超聲檢查
監測黃體體積和血流情況,正常黃體直徑約15-30mm,血流阻力指數(RI)<0.5。
三、檢查注意事項
| 檢查項目 | 最佳時間 | 注意事項 |
|---|---|---|
| 血清孕酮 | 月經第21-23天 | 需準確計算週期,空腹採血 |
| 超聲檢查 | 排卵後7-8天 | 需結合排卵監測確定時間 |
四、臨床治療方案對比
| 治療方式 | 適用情況 | 有效率 |
|---|---|---|
| 黃體酮補充 | 輕度LPD | 約70%-80% |
| HCG支持 | 卵泡質量差 | 約60%-70% |
| 促排卵治療 | 合併排卵障礙 | 約50%-60% |
五、最新研究進展
2023年《生殖醫學雜誌》指出,聯合檢測血清孕酮和子宮內膜容受性陣列(ERA)可提高診斷準確率至92%。另有研究表明,維生素D缺乏與LPD存在相關性,建議篩查血清25(OH)D水平。
總結:黃體功能檢查需結合多種方法綜合判斷,孕酮檢測仍是核心手段。備孕女性若出現月經異常或不孕,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系統檢查。早期診斷和乾預可顯著改善妊娠結局。
查看詳情
查看詳情